火箭部队在二战风云中属于高爆发远程火力单位,其核心优势在于超远射程和范围伤害能力。火箭炮的典型代表如喀秋莎,通过密集火力覆盖可快速削弱敌方集群或防御工事,但需注意其装填时间长、机动性差且防御薄弱。实战中需优先确保火箭部队处于安全位置,通常部署在战线后方或高地,利用地形阻挡敌方近战单位突进。火箭炮的弹药消耗较高,作战前需储备充足资源,同时搭配防空单位防止敌方空军针对。
火箭炮的战术运用需结合战场动态调整。面对密集步兵或轻型装甲单位时,火箭炮可发挥最大杀伤效果;但对重型坦克或坚固城防时,需配合其他穿甲单位协同攻击。火箭弹的弹道特性使其能越过部分障碍物打击目标,但射击精度较低,因此更适合打击固定目标或大面积区域。作战中应避免让火箭部队单独行动,需配置步兵或坦克作为屏障,防止敌方快速单位绕后突袭。火箭炮的齐射冷却期间是脆弱期,需提前规划撤退路线或调动护卫部队掩护。
火箭炮的科技升级方向应优先提升射程与装填速度,其次是伤害加成。部分特殊技能如火力覆盖可短暂提升爆发频率,但需消耗策略点数,需谨慎分配使用时机。资源分配上,火箭炮的生产依赖钢铁与稀有矿产,中期开始需重点保障相关资源链。若资源紧张,可优先生产少量火箭炮作为战术补充,而非主力编制。火箭部队的军官建议选择提升炮兵指挥属性的角色,以强化命中率与装填效率。
其范围伤害能有效压制敌方城防火力,为后续部队创造突破口。但需注意敌方可能部署反炮兵单位,如侦察机或自行火炮,因此火箭阵地需定期转移。防守时,火箭炮可预设射击坐标,对敌方集结区域进行预判打击。若遭遇敌方火箭炮反击,应立即启动烟雾掩护或分散阵型。火箭炮的终极目标是实现火力压制,通过持续输出迫使敌方进入被动防御状态,从而掌握战场主动权。